因為歐式單梁起重機只有一根主梁,主梁的寬度一般在600mm以內。所以如果在跨度比較大的時候,起重機主梁的水平剛度很難保證。在使用過程中,主梁很容易發生“甩肚子”的情況,致使所吊的貨物也前后擺動,不僅難以準確定位,而且還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。
一般情況下,小噸位大跨度的歐式單梁起重機,為了在經濟的情況下克服水平方向的擺動,可以在主梁的方向上增加走臺,增加走臺可以在不增加很大成本的情況下,有效的提高主梁的水平剛度,而且走臺上還可以放置電氣控制系統等,方便檢修。
傳統汽車起重機的電器控制系統是一對一的控制,控制是直接且惟一的,導線內流動的是模擬信號。隨著起重機的電氣系統越來越復雜,特別是大量ECU (Electric Control Unit)的使用,使對一的通信幾乎不可能實現。全路面起重機采用了優化的CAN總線控制系統,它可以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控制系統的種種問題。CAN總線控制簡化電路通道,解決多ECU的通訊和共同工作的優化問題和復雜的邏輯控制問題,同時還可以共用系統資源,集中顯示系統信息,提高系統的可靠性等,可以使用戶的使用、維護、警示、記錄、故障診斷成為一體。
如今,越來越多的工程機械被用于基礎設施建設。當人們使用機械時,節省了時間和勞力,縮短了施工周期。而小型起重機是這些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程機械,在運輸、搶險、搶險、車輛維修、機械轉移等工
程中發揮著明顯的作用。很多起重機司機對起重機的使用非常熟練,從大小吊鉤到起重機的轉盤,再到操作桿,甚至到起重機的起吊距離。我不在這里重復了。很多人對起重機的部件不太了解,比如起重機臂的長度、材料、焊接工藝等。作為起重機的制造商,我們有義務向客戶解釋。今天,我要告訴大家起重臂的內繩和外繩的區別。目前,10噸、12噸和16噸小型起重機的吊桿可分為內繩和外繩。一般情況下,生產廠家會在生產之初就確定起重臂的走繩方式,即默認為內繩。現在這種
吊桿走繩方式比較流行。例如,對于12噸的起重機,內繩為7.5米,即7.5米,外繩為7.6米,即7.5米。也就是說,外走繩的起重臂比內走繩的起重臂多出一節,延長約7米。從表面上看,外繩起重機比內繩起重機多出一節,吊物時伸出7米,工作方便多了。其實,有很多不同之處。我們來看看內外繩走法。